闌風伏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章 祾恩殿悟法——人文心經,掌洞天福地,建人間仙國,闌風伏雨,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夏先衍目光凝視著最中間的那部《永樂大典》,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嚮往與惋惜。

他不禁輕聲嘆息:“哎,自明朝滅亡之後,這部《永樂大典》的正本便失去了蹤跡,彷彿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至今下落不明。成為了歷史上的一大謎團。”

《永樂大典》堪稱一部宏偉的巨著,其成書於明成祖永樂年間。當年,明成祖朱棣下令讓太子少師姚廣孝和翰林學士解縉共同主持編纂工作,歷經多年努力方才完成。這部大典共計有11,095冊,22,877卷,總字數超過三億七千萬之多。其規模之大,遠遠超越了前代所有的類書,實乃典冊之淵藪、佚書之寶庫。

這部典籍的內容極為豐富,彙集了上至先秦,下訖明永樂年間的圖書七八千種。其《凡例》中提到:“是書之作,上自古初,下及近代,經史子集,與凡道釋、醫卜、雜家之書,靡不收採…… 凡天文、地理、國統、道德、政治、制度、名物,以至奇聞異見,諛詞逸事,悉皆隨字收載。”從這段描述中,可以看出,《永樂大典》搜輯資料的宏富,幾乎涵蓋了古代華夏的所有知識領域。

在形式上,《永樂大典》開本宏大,版式精美。單冊高50.3厘米、寬30厘米,每冊約50葉,大多二卷一冊,也有一卷一冊或三卷一冊的。版框高約35.5厘米、寬23.5厘米,四周雙邊,大紅口,紅魚尾,朱絲欄,皆系手繪。這樣的設計使得這部典籍不僅內容豐富,而且形式上也極具藝術價值。

他感慨道:“哎,永樂大典的命運真是曲折啊!正本至今尚未確定是否存在於永陵之中,而副本卻在歷經火災、戰亂和竊盜等種種磨難後,大部分都散失了。如今僅存的部分也分散在世界各地,這無疑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大遺憾。如果永陵真的存在正本,那該有多好啊!我們可以藉助靈源的力量,將其完整地還原出來。”

歷忱雨看的《徐霞客遊記》,是由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所創作的一部散文遊記。這部著作以日記體的形式詳細記錄了作者在旅行中的所見所聞,包括地理、地質、植物、動物等方面的知識,以及對當地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觀察和思考。它不僅是一部文學作品,更是一部具有重要科學價值的地理學巨著。

明末徐弘祖經34年旅行,寫有天台山、雁蕩山、黃山、廬山等名山遊記17篇和《浙遊日記》《江右遊日記》《楚遊日記》《粵西遊日記》《黔遊日記》《滇遊日記》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遺有60餘萬字遊記資料。死後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遊記》。世傳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數種。在原稿的基礎之上,王忠紉手校、季夢良續成稿本,成書於崇禎十五年(1642年)。

《徐霞客遊記》是系統考察中國地貌地質的開山之作,同時也描繪了中國大好河山的風景資源,此外優美的文字也使之成為文學佳作,在地理學和文學上都有著重要的價值。

夏先衍繼續探查其他典籍,好在接下來的書大部分都有存留,挨著《徐霞客遊記》的是《天工開物》。

《天工開物》是明代科學家宋應星創作的一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被外國學者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該書成書於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也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有人也稱它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作者在書中強調人類要和自然相協調、人力要與自然力相配合。是中國科技史料中保留最為豐富的一部,它更多地著眼於手工業,反映了中國明代末年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生產力狀況。

緊接著是李時珍的《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是明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雙界歸途之水神歸位

星雲漫步者

Vlog很好但我偏愛寫日記

嬰兒手口溼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