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頁,碧血劍,金庸,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突然之間,全身涼颼颼的只感寒氣逼人。只見那劍劍身金色,形狀甚奇,與先前所見的金蛇錐依稀相似,整柄劍就如一條金蛇蜿蜒盤曲,蛇尾彎成劍柄,蛇頭則是劍尖,蛇舌伸出分叉,劍尖竟有左右兩叉。那劍金光燦爛,握在手中頗為沉重,似是黃金混和了其他五金所鑄,劍身上一道血痕,發出碧油油的暗光,極是詭異。
觀看良久,心中隱生懼意,尋思這一道碧綠的血痕,不知是何人身上的鮮血所化?是仁人義士,還是大奸大惡?又還是千百人的頸血所凝聚?
持劍微一舞動,登時明白了「金蛇劍法」的怪異之處。原來劍尖兩叉既可攢刺,亦可勾鎖敵人兵刃,倒拖斜戳,皆可傷敵,比之尋常長劍增添了不少用法。先前覺得「金蛇劍法」中頗多招式全無用處,但用在這柄特異的金蛇劍上,盡成厲害招術。
舞到酣處,無意中揮劍削向洞壁,一塊岩石應手而落,如削爛泥,這劍竟是鋒銳絕倫。他又驚又喜,轉念又想:「金蛇郎君並未留言贈我此劍,我見此寶劍,便欲據為己有,未免貪心,還是讓它在此伴著舊主吧。」提起劍來,向石壁上插了下去。這一插未盡全力,又非順石縫而入,劍身尚有尺許露在石外,未及柄而止。劍刃微微搖晃,劍上碧綠的血痕映著火光,似一條活蛇不住扭動身子,拼命想鑽入石壁。
再看石壁上那「重寶秘術,付與有緣,入我門來,遇禍莫怨」那十六個字,不由得怔怔地出了神,心想這位金蛇前輩不知相貌如何?不知生平做過多少驚世駭俗的奇事?到頭來又何以會死在這山洞之中?
他見了金蛇劍後,對《金蛇秘笈》中所載武功更增嚮往,而不知不覺間,心中對這位怪俠又多了幾分親近之意。出得洞來,又花了二十多天功夫,將秘笈中所錄的武功盡數學會了,其中發金蛇錐的手法尤為奇妙,與木桑道人的暗器心法可說各有千秋。
讀到最後三頁,只見密密麻麻的寫滿了口訣,參照前面所載,有些地方變化精奧,頗增妙悟,但一大半卻全不可解。埋頭細讀這三頁口訣,苦思了兩天,總覺其中矛盾百出,必定另有關鍵。但把一本秘笈翻來覆去地細看,所有功訣法門實已全部熟讀領會,更無遺漏。他重入山洞,細看壁上圖形,仍是難以索解。
再讀下去,只見許多招式的名稱甚為古怪,「去年別君時」、「忍淚佯低面」、「含羞半斂眉」、「柔腸百結」、「粉淚千行」、「半羞還半喜」、「欲去又依依」、「淚珠難寄」、「舊歡如夢」、「勸我早歸家」、「孤雁淒涼」、「同生共死」、「望郎何日來」等等,皆是男女歡愛之詞,似是一個少女傷心情郎別去,苦思苦憶的心情。袁承志其時不明兒女情懷,又沒讀過多少詩詞,只覺這些招式名稱纏綿悱惻,甚是無聊,試著使動拳腳劍法,每一招往往欲進又卻,若即若離,虛招多而實招稀見,倒似是遊戲玩意,而不是性命相搏的招式,臨敵之時並無多大用處。
待看到一招「意假情真」,見秘笈中以墨筆詳述這一招如何似真似幻,說道:「人間假意多而真情罕見。種種試探,欲明對方真意所在,而真意殊不易知,此所以惆悵長夜而柔腸百轉欲斷也。」這一招中包含了無數虛招,最後說道:「別道人家有無真情,即令自己,此招終歸何處,自家總亦不知。」最後一擊,似虛似實,心意不定。承志心想:「師父常告誡,修習武功,須防走火入魔,一旦入魔,精神紛亂,不易收拾。金蛇郎君想到這裡,已近乎走火入魔,我可不能跟著學了。」掩過秘笈,猛覺這一招虛虛實實,變幻多端,委實巧妙無比,出招者自己既不知此招擊向何處,對手自然更加不知,只因不知其何來何去,自是難以閃避拆格。這可說是一招根本不能抵擋的武學招術。天下武功招數,不論如何奇奧巧妙,必可拆解應付,左來則右擋,攻前則退後,但這招不知擊向何處,任何擋格可能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