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部分,大唐天子,冬兒,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荼換佟�
糧草對於軍隊的重要性,是不需要說的,糧草被毀了,薛仁貴只得退軍。
薛直的臉色更加緩和,還有一絲激動。
薛仁貴兵敗大非川,一直是薛家的恥辱,李隆基能說句公道話,薛直要不激動都不成。
“在糧草被毀,軍心不穩的情形下,左驍衛大將軍面對四十萬吐蕃大軍的圍追堵截,並沒有慌亂,而是沉著應戰,連番血戰,打得吐蕃死傷慘重,血流成河,積屍如山,不得不與左驍衛大將軍和談,放左驍衛大將軍撤退,這非常了不得!”李隆基右臂高高舉起,重重揮下,聲調轉高,道:“我敢斷言,要是換個人的話,此役必是全軍覆沒!唐軍雖然傷亡慘重,死傷過半,畢竟沒有全軍覆沒!左驍衛大將軍能帶回來近一半人馬,實屬難得!”
這番話鏘鏗有力,擲地有聲,令人不敢不信。
李隆基這番話很是在理,吐蕃人也不傻,當然知道糧草被毀,是全殲薛仁貴的良機,就調集了四十萬大軍壓上來。
大非川之役,唐朝總共出兵才五萬。經過郭待封的敗仗,死傷不少,薛仁貴手中不過四萬人的樣子,面對四十萬吐蕃大軍,這是十倍之敵,敵眾我寡。
而且,糧草被毀,軍心不穩,可以說唐軍處於絕境了。然而,在薛仁貴的指揮下,硬是打得四十萬吐蕃軍隊沒了脾氣,最後吐蕃不得不同意讓薛仁貴撤退。
雖然這一仗,唐軍死傷慘重,傷亡過半,薛仁貴能帶回接近一半人馬,這非常難得了。
要是換個人的話,很可能就是全軍覆沒了。
“謝楚王仗義執言。”薛直眼中湧出淚水,衝李隆基跪倒在地上,道:“薛直多有冒犯,還請楚王治罪。”
薛仁貴是唐朝著名的將領,戎馬一生,多建軍功,留下了“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脫帽退萬敵”這些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就只有一敗,那就是大非川之役。
因此,大非川之役就成了薛家子弟永遠的痛!
李隆基能剖析原委,對薛仁貴如此讚揚,薛直能不感激得落淚?
“請起!請起!”李隆基快步上前,把薛直扶起來。
“楚王真大度!”劉幽求和一眾千騎對李隆基大加讚賞,他們提著的心終於放下來了。
“你說說你的得意事兒。”李隆基在薛直肩頭拍拍,很是親切。
“還是我來幫他說吧。”鍾紹京打量一眼薛直,很是讚賞,道:“左驍衛大將軍兵敗大非川,一直是薛家的恥辱,薛直為了洗刷恥辱,執意從軍,去了西域都護府。在他十八歲那年,他率領兩夥人與吐蕃打,轉戰千里,斬首八百。”
兩夥人,也就是一百人,就這點兵力,能轉戰千里,斬首八百,這是一個奇蹟。
“不愧是將門之後!”李隆基大為讚歎。
薛直高昂著頭顱,挺起胸膛。
“霍驃驍十八歲從軍,率八百壯士,轉戰千里,斬首兩千兩百餘,每人殺敵不到三人。而你,只有一百人,轉戰千里,斬首八百,每人殺敵八人,你的勇壯超過了霍去病。”李隆基不惜溢美之詞,大加讚賞。
“不敢當!”薛直忙謙遜。
“薛直,你可願做我侍衛?”李隆基問道,打量著薛直,很是期待。
薛直身為千騎第一人,其身手不需要說了,必然了得。而且,他又勇壯過人,以一百人斬首八百,這絕對是一員難得的良將,李隆基當然不會錯失。
“莫要應允。”劉幽求急了,扯起嗓子,尖叫道:“薛直,你莫要答應楚王。你留下來,我就是拼了這前程,也要向陛下上奏,重評大非川之役。”
大非川之役不是薛仁貴的錯,卻是因為郭待封的老子郭孝恪的影響很大,唐朝在處置此事時,偏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