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
閒來一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部分,不許後退:狙擊關東軍,閒來一看,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進度”,這兩個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目睹了北歐各國的迅速發展以及自己國家加入蘇聯後受到排擠、打擊的情況顯得極為不滿,1990年,立陶宛率先挑釁中央政府,宣佈獨立。
而此時,戈爾巴喬夫也意識到局勢已經非常危險了,按照他自己的話來說:“現在我們面臨的情況就像1941年所面臨的一樣,敵人已經兵臨城下了。”此時的戈爾巴喬夫不得不嘗試做最後的努力——主動出擊,打擊那些想獨立的國家。
其實很多西方的國家將這一舉動宣傳成“侵犯他國主權”、“侵犯*和自由”等。但是我們仔細想想就會發現,當時的那些要求獨立的國家無異於今天的臺灣。
大家都知道大陸不可能容忍*,一旦他宣佈獨立,臺灣肯定是要捶的。如果*了,那麼將來西藏、新疆也不免獨立。如果中國有多少個省級行政單位就有多少個國家的話,“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成為了其他國家的笑談了。
同樣,蘇聯中央政府不可能容忍其加盟共和國的獨立,一旦有任何共和國宣佈獨立,甚至是表現出這種傾向,都是對中央政府的挑釁。中央政府必須進行打壓,如果不的話,那麼其他更多的加盟共和國也會要求獨立,那麼蘇聯的解體會更快。
但是如果蘇聯共產黨內部團結一致,黨員清廉的話,蘇聯的解體還是不可能的。因此,蘇共內部的反黨分子就得以和外圍的民族主義分子遙相呼應,形成一個反對蘇聯共產黨的大聯盟,再加上一個軟弱無能的領導者(我認為這時候如果把戈爾巴喬夫換成列寧,或者斯大林也行,蘇聯的解體都不會出現),蘇聯的崩潰也就成了必然。
第三、政治體系上的重大漏洞
蘇聯解體的直接誘因是改革失敗。
那麼可以有這樣一個邏輯:如果蘇聯不改革,那麼蘇聯就不會解體。要想蘇聯不改革,那麼除非蘇聯的政治體系一開始就是健全的,那樣就無需改革。
首先我們要認清的是,蘇聯進行的,是一次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他們只有理論依據(而且還是過時的),沒有任何的實際經驗。
這樣就如同一個盲人行走在一條狹窄的道路,道路的兩旁都是懸崖(代表著蘇聯解體和資本主義復辟),而道路的終點就是共產主義。
大家都知道從蘇聯建立的1917年到實現真正的共產主義(假設蘇聯不解體,且正常發展)要走上多麼遙遠的道路,那麼這就更加重了這條道路的危險性。
列寧給蘇聯指出了一條全新的道路:新經濟政策。
現在很多人都在批判斯大林沒有遵守列寧的遺志。那麼我們設想一下,如果蘇聯真的按照列寧的想法去做,蘇聯的未來將會怎樣?
歷史沒有假設,誰也說不清。
首先我們必須弄清楚新經濟政策到底是一項戰術性決定,還是戰略性決定。
我個人支援前者。因為這項政策是在1921年農民起義風暴中,列寧為了平息這場反布林什維克風暴,為了滿足農民願望而提出的新型社會發展模式。這種模式比較類似於今天中國的改革開放。
其實我們對新經濟政策的評價太高了。如果看一看當時蘇共機關報《真理報》,你就會發現新經濟政策使工人階級更加困難,工人們數月領不到工資,不斷有*;工作崗位減少,失業現象普遍。新經濟政策只為兩類人帶來了好處,一類是從事商業的人,另一類是農民。對於中國這個農業人口占多數的國家來說,新經濟政策無疑是適用於中國的,因此中國選擇了改革開放。但是對於蘇聯這個工業能力世界第二的超級大國來說,工人的利益才是第一位的。
不久,這種生產形勢的優勢將會消失殆盡(我不知道中國實行的改革開放會不會也存在這種問題),它不可能保證國家下一步的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