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0部分,全球三國,九米,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亦奇當年從飛船上取來十個古董大鐘和一些手錶,中國的工匠拆開來,測繪仿製,先後製作出大鐘、小鐘、懷錶,直至青武七年(公元216年),世界上第一個仿製的手錶問世,精度也不斷提高,初期一天快上一個小時的可笑現象已經成為歷史,已經精確到一天快慢不超過十分鐘。
不僅精準,中國人還開動腦筋,金錶、銀表、鑽石表乃至花崗岩石殼表層出不窮,屬於名牌的稱號:雷達、歐米茄、百達翡麗、勞力士等等,都被李亦奇毫不客氣地借用了,成為中國人制作出來手錶的名稱!
在動力系統上,大量地應用蒸汽動力、風力、水力和畜力,能夠用來運送,壓碎礦物,水力渦輪機、蒸汽機帶動風扇往高爐裡送溫,再改進配方和工藝,使得鋼鐵產量大增。
從羅馬偷來的玻璃技術,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做成瓶罐和器皿,玻璃窗,雖然做出來的玻璃還是非常差劣,但聊勝於無,假以時日,改進工藝,技術進步,西方向帝國出口的不多的含有技術含量的物品又會減少一類。
……
按照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的原理,帝國在三方面都做得非常的出色。
大米和小麥的生產異常穩定,大量水利設施的建造,深入人心的環保工作,最大程度地削弱了自然災害對生產的影響,棉花、蠶絲、茶葉、咖啡的生產數量巨大,每座城市都在貫徹“菜籃子”工程,百姓餐桌上的菜式不斷增加,從北方草原上運來的牛羊連同本地養豬場養的豬,各個水系養的或者捕的魚,已經成為普通百姓進餐的常見菜餚,很多嘴叼的傢伙,已經非“走地雞”和海魚不吃了,每座城市都有牛奶場,所有的少年兒童,成為了喝牛奶長大的一代人。
每到季節,桔、蘋果、荔枝、芒果、李子、草莓各式水果擺滿市場,人們放開肚皮去吃。各地食肆暴滿,從早上忙到深夜,東方帝國的飲食甲天下,人們暴吃暴飲,時有人因飲食無度送院救治。
經過大面積的勘探,大量的鐵礦、銅礦、銀礦、煤礦和鉛錫被開發,景德鎮終日煙霧繚繞,出產瓷器,井鹽和海鹽生產旺盛,各式技術量不高的機械如風起雲湧的出現,很多甚至沒有經過李亦奇的提示而被造出來。
生產上的大發展,無疑促進了商業的長足進步,由於帝國已經統一,又實施大市場、小政府的方針,各地官員不怎麼要負擔經濟發展的壓力(他們可以引導,但是沒有具體指標要求),所以沒有什麼保護主義,產品行銷各地,物流暢通無阻,輕易地實施成功資源的最優配置。
在外貿上,帝國的大帆船,趁著季風,大量出口陶瓷、茶葉、絲綢、燒酒、精鐵、鋼材、錫塊鉛芯,金銀首飾珠寶、工藝品、鐘錶、紙張、砂糖、皮毛各式各樣的商品源源不斷順著海上絲綢之路運向南洋、身毒(印度),西亞和羅馬,尤其在青武五年之後,更新式的蒸汽機+風帆混合動力的船隻投入使用,對季風的依賴大大減緩,速度也更快,帝國的空前發達造船業,製作出更大更快的船隻,從西亞到元帝國,百分之九十的船隻掛著青龍旗,來回穿梭,把物資運出去,送進來。
除了海路,還經過陸上絲綢之路運向西域、中亞乃至羅馬。運回來的最主要是黃金、白銀、香料和寶石的原石,一船船的黃金白銀從海外運回來,基本上,帝國出口的物資是成品,運回來的是原料,帝國製作的商品暢銷任何能夠到達的角落,琳琅滿目,看得人眼花繚亂,外國人爭相以使用中國精美的商品為榮。
截止青武八年底,帝國共有三千八百萬人,之所以這麼多(元魏合併時粗粗清點過有二千七百萬人口),一來當時帝國官府人手缺乏,很多地方沒有點到;逃避戰亂、躲在深山老林的百姓陸續出來;以前歸附大族,不算人頭的百姓,因為皇帝的敕令而得到人身的自由,接著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