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72章 柱國大將,宋成祖,青史盡成灰,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熹還算上道,其實這一路航行過來,就算是傻子也清楚,天下之大,遠不是從前想象的那樣。

假如中原真是天下腹心之地,四周都是沒開化的蠻夷,存天理,滅人慾。守著中原大地過安穩的日子,還真很難說就是錯的。

縱觀儒家的千年發展史,這麼學問絕對不是迂腐落後的,恰恰相反,儒家不斷修正發展,適應現實需要。最巔峰的極致,哪怕是蠻夷南下,奪取了天下,一樣要藉助儒家治理國家。

單從學問上講,儒家的確足夠成功了。

奈何外面風雲變幻,當工業文明以降維打擊的模式,席捲世界的時候,儒家就一敗塗地了。

看起來似乎是很慘,不過把世界其他的文明古國拿出來,什麼天竺啊,波斯啊,埃及啊……貌似儒家又不是那麼差勁了。

反正儒家這玩意,潛力是相當巨大的,只要稍微給點機會,立刻能修正出一套適應社會的全新形態。

這不,朱熹就已經邁出了官家的一步,天下這麼大,沒法守著中原過日子,那人慾就不能滅,以人慾求天理。

沒錯,新的理學出現了!

說實話,朱熹悟到了這一步,還真和趙桓的關係不大。

他們君臣從馬六甲出來,到了印度洋,朱熹是懷著一顆朝聖的心,去了天竺。畢竟任何一個飽覽群書的人都知道,玄奘法師曾經到過天竺求學。

而佛經之中描繪的極樂世界,遍地金銀琉璃,百姓平和安樂,簡直就是理想的國度。

任何一個追求心靈淨化的,都不免沉迷釋教。

其實佛學剛剛傳入中原的時候,儒家和佛門發生了激烈的衝突,佛家遁世逃避的主張,跟儒家治國平天下完全南轅北轍。

而且佛家不事生產,指望著信徒供奉,於國於家,都沒有任何好處。

儒家看不上佛門,也就是情理之中了。

在歷史上,多次發生滅佛,更是理所當然。

但是佛家作為一套完整的學說,也並非一無是處,比如佛家有著無與倫比的維穩能力,能夠軟化人心,弱化鬥志,安撫懷才不遇計程車大夫,糊弄愚夫蠢婦……漸漸地,佛家的主張也被朝廷吸收,當做教化百姓的法寶。

就這樣,在唐以後,尤其是五代以來,佛門在中原發展還算不錯,不然也不會有大相國寺和靈隱寺這種超級巨無霸了。

倒是在趙桓即位之後,佛門備受打擊,已經到了苟延殘喘的地步。為此還有不少人咒罵趙桓,說他早晚會遭報應。

朱熹對此也沒有太多的看法,他覺得官家過分,但是他又不敢質疑趙官家,還能怎麼辦,對付著過吧!

可是當他到了天竺,見識了“極樂世界”的情況之後,這位徹底驚呆了。

他終於明白,“士”發展到了極致,是個什麼樣子……那就是兩手不沾陽春水,永遠高高在上的婆羅門啊!

不光自己是人上人,子孫後代也是。

而且一個真正的婆羅門只負責祭祀教化,也就是說,告訴別人該怎麼做就好了,至於如何落實,就不是他們需要考慮的。

如果哪個婆羅門褲襠撒鹽,閒得蛋疼,去考慮現實,那麼對不起,他就壞了規矩,操持賤業,在下輩子是要降低等級的。

整個天竺,名義上分了四大種姓,五個階級,可實際執行中,是按照幾千個亞種姓在運作,大致上就是根據地域,等級,從事的行業,財產狀況,膚色情況……分成了無數個互不往來的群體。

每一個群體都安貧樂道,絕不逾越規矩。因為一旦逾越了,會遭到所有人的反對,哪怕是父母兄弟,也會頃刻翻臉,絕不留情。

為了讓每一個群體都能接受這一套規矩,天竺人發展出了極為龐大嚴密的體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書成男主的反派師尊後死遁了

桃槿TJ

廿四明月夜

昭越

每天多學一點點

何棋

嫡子難為

石頭與水

獻給紫羅蘭

見青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