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羅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關於語言、名字與文風的問題,瑪雅1441,路易羅莎,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自從開這本書以來時不時地就有評論講到關於文風的問題,比如說“太中國味”、“太文雅”、“不像外國小說”或者“太白話”之類的評論都有存在,加之也有一些朋友因為不習慣看外國名字的緣故很可惜沒有閱讀本書,這裡特地開一章講講瑪雅語言問題。

先說名字方面,在古典時代的瑪雅世界,城市和人都會取有明顯含義的名字,比如雙柱城建城時的領主燧天,古典瑪雅語記為bahchank‘awiil,意思是“燧石·天空·權杖”,英文譯為fltsky,至於“權杖”是當時蒂卡爾系領主常用的名綴,因而無需意譯。

但到了後古典時代,尤卡坦瑪雅人的起名習慣已經與古典時代有很大的不同,很多名字我們能夠知道其發音,因為在西班牙殖民征服以後有白人和後來的瑪雅人記錄的文獻,這些文獻使用的均為拉丁字母;但大多數的人名我們很難得知其含義,因而只適合用於音譯。

由於瑪雅語人名與我們熟悉的西方那一套人名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瑪雅語人名音譯以後,我們初次碰到時一定會感覺陌生,尤其是若名字起得更長一些,就會有不少人感覺難記,比如apopachi、kawalop這種組合名字我分別譯為“阿波帕奇”、“卡瓦洛普”等等,就用到四個漢字。

出於真實性考慮,我還是使用被記錄下來過的尤卡坦瑪雅語人名並採用其規範音譯,而不是自行對其進行魔改。所幸主角與主角的第一個主要對手都只使用兩個漢字,儘可能避免了人名太長的觀感。

關於人名還有一個反向的問題——不是太長,而是太短,一直看下來的讀者大概知道有不少姓氏是單音節的,比如休、克、策、切、昌、坎等等,甚至有的名都是單音節的,比如莫,放到漢語裡,用單音節字去稱呼一個人我們是不太習慣的,當然為了歷史真實性,我也未作魔改,尤其是莫·切爾是真實歷史裡的重要人物,雖然容易讓人不太習慣,但相信也能給讀者新鮮的感受。

至於地名,很遺憾的是剛剛開書的時候,我對瑪雅地名的掌握還不夠充分,因而開始的時候只能使用音譯名,而地名往往容易比人名更長,加之沒有地圖、不知方位、描繪不夠充分的情況下,我們對這樣的意譯地名會有強烈的陌生感,所以對於“不喜歡看外國名字”的不少讀者而言大概是很勸退的,尤其是當這些音譯名密集出現的時候。

到了後來我充分地掌握了瑪雅各地城市名的具體含義的時候已經發布了大量的章節,再想全面修改已經不合適了,所以我選擇了一個折衷的辦法,將意譯名與音譯名一同呈現,比如“九原城”蒂博隆,但在對話當中只使用音譯名,以保持小說前後一致。少數最重要、最著名的城市則尚未使用意譯名,如瑪雅潘、奇琴伊察、伊薩瑪爾,原因在於這些名字重要到所有人都應該耳熟能詳了。

我相信若是一開始地名就全部只使用意譯名,或許不少人會更容易讀進去。

至於人名與地名的音譯規範,我在作品相關的第三篇【背景介紹】裡做了簡單的介紹,大體的意思是我會按照當代這些城市的正式地名拼寫結合瑪雅語的拼讀規則來進行音譯,而不是直接根據西班牙語地名來翻譯,因而會有“霍卡巴”、“奧卡瓦”的區別,由於小說所在的時間線里根本還沒接觸到西班牙人,因而使用前者作為音譯規範才是合理的。

其實從人名與地名的拼寫和發音,各位應該已經能大體感受到瑪雅語的畫風,瑪雅語對於大多數人而言的確會是非常陌生甚至有亂碼感的語言,但若是仔細去學習瞭解的話,就會發現瑪雅語對於我們中國人而言還是挺親切的。

為什麼會親切呢?有這麼幾條原因。一個是瑪雅語單詞大多簡短,瑪雅語大量使用單音節詞,並且和漢語單字一樣“韻母”有多種韻腹和多種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宿敵對我有非分之想

燈籠紅染

逃走的碎片愛上我了[快穿]

碎夜墨染

朕的愛妃只想吃瓜

延琦

大明:家妻上將軍

心中下雨

金屋恨

柳寄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