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報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4部分,戰隋,知恩報恩,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徐世勣很激動,一面扶起跪拜於地的徐十三兄弟,一面急切問道,因為心情緊張,他有些慌不擇言,一口氣問出了很多問題。
徐十三倒是不慌不忙,他本是死士,在過去的幾個月裡又日夜掙扎在生死邊緣,心理錘鍊得很強大,此刻波瀾不驚,非常冷靜,把追隨李風雲上了芒碭山之後所發生的所有事情,事無鉅細,一一詳盡述說,甚至包括一些他所知道的義軍高層秘密,也和盤托出。
徐世勣認真聆聽,隨著徐十三的娓娓道來,心情波瀾起伏,不時發出驚歎之聲。李風雲太神秘了,他在危難中所表現出來的彪悍實力,讓他身上的神秘色彩更為濃厚,也讓徐世勣探究真相之心更為強烈。
徐世勣始終在打聽李風雲的訊息,而李風雲和芒碭山諸雄在通濟渠兩岸燒殺擄掠,戰無不勝,動靜鬧得太大了,以至於各種傳言滿天飛,反而把事實真相掩蓋了,但突然間,李風雲和芒碭山諸雄就消失得無影無蹤,沒有人知道他們的下落,各種猜測都有,最靠譜的猜測就是在官軍的圍追堵截下,不得不渡淮南下了。隔著一條淮河,再想打探訊息就困難了,雖然徐氏的船隊遍佈南方各大水系,但李風雲和芒碭山諸雄如果有心藏匿,倒是很難捕捉到訊息。
徐世勣為此憂心如焚。翟讓和單雄信等人雖然心態各異,但也是十分關注,竭力打探。不論怎麼說,李風雲在瓦崗諸雄危難之際,屢屢仗義相助,這份恩情大家都記在心裡,如今人家落難了,部分原因還是為了拯救瓦崗諸雄,如果表現得漠不關心,那未免就薄情寡義了。
現在好了,徐十三回來了,一切疑問都有了答案,但心中的憂慮卻有增無減。
=
。。。
第一百零四章 試一試
《戰隋》最新章節。。。
李風雲在蒙山即將迎來最大危機之刻,不是把戰勝危機的希望寄託於麾下將士,而是寄託于徐世勣,這給了徐世勣前所未有的重壓。徐世勣彷彿背上了一座大山,突然就不堪重負了,那種強烈的絕望和無助之感,讓他窒息,讓他無法呼吸。俺該怎麼辦?
徐十三望著一臉絕望的徐世勣,不禁倍感同情,這還是那個年少輕狂,放蕩不羈,自命風流的富二代?不是了,從他劫了白馬大獄,劫了監察御史之後,他的命運就發生了徹底的改變,他不再是逍遙快活的富二代了,而是一個不得不為了活著而奮力掙扎的貧賤草根。實際上他本來就在人生的洪流中掙扎,之前為了活著而飽受屈辱,現在為了活著而藏頭露尾,將來,他打算如何活著?是拿把刀大殺四方,痛痛快快的活著,還是繼續躲在黑暗裡感傷人生之苦?
徐世勣同樣在望著徐十三,仿若透過徐十三的身體能看到李風雲的眼睛,看到李風雲的真實意圖。驀然,徐世勣豁然頓悟,以李風雲神鬼莫測之本事,怎麼可能會把數千義軍將士的性命都放在自己手上?這不過是李風雲的策略之一,成功了,固然可喜,失敗了,也無關大局,他肯定還有其他拯救蒙山之策。
對李風雲的高度信任,讓徐世勣的情緒迅速穩定下來,頭腦也變得冷靜了,開始靜下心來,仔細思量李風雲傳給他的口信,推敲每一個字中所蘊含的深意。
崔氏,關鍵就在崔氏。
李風雲試圖利用崔氏的力量,而他之所以有如此大膽的企圖,則源自關隴人和山東人與生俱來的矛盾,源自他對當今中土朝政的認識,他認為當今中土政治的核心矛盾來源於改革和保守兩種對立執政理念的激烈衝突。
徐世勣漸漸理出了頭緒,尋到了李風雲藏在口信中的秘密。
蒙山實際上是一塊死地,義軍困在樊籠裡,飢寒交迫,自身生存都是個問題,更不要奢談什麼發展壯大。開春後,義軍沒有糧食,必然要下山,而官軍只要等候在山下,就能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