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報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5部分,戰隋,知恩報恩,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實可靠,如果白髮賊的實力的確強大,那他殺進燕北的後果就可怕了,最起碼他可以影響北疆局勢,而北疆局勢牽一髮動全身,必然會影響到南北關係的走向,這個麻煩就大了。
=
。。。
第六百一十三章 封德彝手書一封
封德彝根據現有訊息,對隱藏在高陽危機背後的秘密重新進行了一番“梳理”,結果讓他大吃一驚。
他可以肯定這是一盤“大棋”,一個針對日益惡化的南北關係所做的精妙佈局,其中齊王很關鍵,但齊王也就是一個棋子而已,可以對北疆安全產生一定的影響,卻決定不了南北關係的走向。
決定南北關係走向的只有兩股力量,一個是聖主和中樞,一個是始畢可汗和牙帳。
對中土來說,臥榻之旁,不容他人鼾睡,大漠北虜越是發展壯大,對中土的威脅就越大,就會直接影響到天下共主的至高無上的威權,所以必須遏制和削弱大漠北虜,必須將其扼殺於崛起之中。對於大漠北虜來說,中土這頭雄獅虎視眈眈地盯著自己,時時刻刻都有生存危機,為此必須發展壯大,而發展壯大除了自身的茁壯成長外,還要抓住一切機會、運用一切手段打擊和削弱對手。
也就是說,在南北雙方握手言和的笑臉上,實際上都隱藏著殺死對方的兇殘之念,只要有機會,這絲兇殘之念就會爆發,雙方就會背信棄義拔刀相向。歷史證明,在南北戰爭史上,漢武大帝曾經把匈奴人殺得落花流水,甚至趕出了大漠之外,而鮮卑等五胡諸虜也曾呼嘯而下,橫掃中原,把中土人壓制在長江以北。以史為鑑,統一後的中土人夢想著封狼居胥,重建漢武之偉業;而崛起於大漠的突厥被諸種胡虜也不忘飲馬黃河,再現先輩之輝煌。
南北雙方的血液裡始終流淌著英雄壯志和激昂戰意,這注定了南北戰爭始終是南北關係的主旋律,而在南北雙方任意一個崛起和雙雙崛起的過程中,最高決策層中主戰之聲都是震耳欲聾,戰爭也隨之如影附隨。
今日南北關係亦是如此,南北雙方都在迅速崛起之中,戰爭也如影附隨。中土發動了西征和東征,雖然至今還沒有與以突厥人為首的北方諸虜大聯盟發生正面碰撞,但中土剷除其羽翼、削弱其力量的目的“一覽無餘”,因此雙方都知道必有一戰,都知道戰爭即將開始,並且都在為戰爭做積極準備。
中土不會因為兩次東征失利就主動放棄南北大戰,原因很簡單,前期中土氣勢如虎,咄咄逼人,已經騎到了虎背上,箭已上弦,而大漠北虜也已騎上虎背,也已拉滿了弓弦,這時中土突然不進反退,畏怯不戰,等於自取死路。
那麼有沒有辦法讓大漠北虜“知難而退”,讓大漠北虜向中土示弱,主動放棄南北大戰?
理論上還是有辦法的,比如牙帳內部發生激烈衝突,諸虜大聯盟發生內訌或者叛亂,大漠北虜自顧不暇,當然也就無力進行南北戰爭。
先帝執政晚期,開皇末年,東、西突厥爆發內戰,諸虜自相殘殺,中土人乘著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運用離間、挑拔等各種手段趁火打劫、落井下石,最終以最小代價贏得了最大戰果,成功打擊和削弱了北虜,緩和了緊張的南北關係,穩定了邊疆局勢,中土迎來了一個高速發展時期。然而前車之鑑後事之師,突厥等諸種胡虜對自己的突然衰落記憶猶新,對陰險狡詐趁火打劫的中土人更是切齒痛恨,所以短期內他們應該不會犯同樣的錯誤,再給中土人一個“不戰而勝”的機會。
既然這種機會可遇而不可求,那麼中土與其寄希望於“奇蹟”的出現,不如自己創造“奇蹟”,於是聖主和中樞裡的主戰派就有了繼續東征的想法,以第三次東征的全面勝利,以斬斷大漠北虜伸向遠東之“手”,來展現中土強悍實力,來遏制大漠北虜的擴張,來讓中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