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史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3部分,我主法蘭西,世紀史詩,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內閣重組後,新的內閣辦公地就遷到了伏爾泰的住地巴黎皇家宮殿。這座宮殿是路易借給他的,畢竟論規模,宏偉的巴黎皇家宮殿更適合作為法蘭西權力中樞。至於路易居住的愛麗捨宮,則完全成為了相對於內閣這一外朝存在的內朝。內閣透過的所有政令,必須再一次在路易和他的顧問討論後,才能夠獲准通行,或是再度發回重新審議。
伏爾泰身為內閣第一大臣,很快就依靠自身的威名震懾住了整個內閣。事實上,內閣的大臣們,特別是有勢力的如舒瓦瑟爾公爵、黎塞留公爵等,都是伏爾泰的朋友,以這一層關係,內閣的相處實際上是前所未有的和諧。
聖誕節的前一夜,伏爾泰也遞交上了一份由他草擬的制憲會議的參與成員名單。除去路易所指名的盧梭、孔蒂親王以及教會的一部分人外,其餘皆是歐洲著名的學著。
其中包括了法蘭西國籍的狄德羅、達朗貝爾、霍爾巴赫等,他們是著名的百科全書派的成員,同時也是反教會的學者。
當然,以伏爾泰的交遊廣闊,以及路易的“招攬天下才子”的策略,還有一部分非法蘭西國籍的學者。德意志的哲學家康德,不列顛的哲學家大衛?休謨,同為不列顛人的經濟學家亞當?斯密等皆是榜上有名。最令路易驚奇的是,伏爾泰居然還寫上了一個北美人——本傑明?富蘭克林。
拿到這份名單後,路易的手是顫抖的。名單上的人,哪一個不是名動一方的思想領袖,隨便某一個人的思想,都有著破除舊有功能的爆炸性影響。將這些人全部請來法蘭西,路易的心情既是激動,又有些緊張。
名單上的大部分人都很好邀請,因為他們都在歐洲,唯有富蘭克林,他是一個美洲人,居住在北美。北美和歐洲隔著一個大西洋,最快的船穿越大西洋,至少也需要三個月的時間。因此,當邀請函發出後,再等到富蘭克林前來,少說也需要半年時間。
半年的時間可以做很多事,也許一部憲法便已經在此時寫成了。邀請富蘭克林前來參與憲法的制定,若是錯過了時間,那等於是白來一趟。
路易先不去想富蘭克林的事,而是在看名單上的其他名字時,突然覺得有些有趣。
這份名單,籠統的說可以算是有三類人。孔蒂親王為首的原第一、第二等級,也就是貴族、教會一級人。伏爾泰、盧梭為代表的哲學家。亞當?斯密為代表的實業家。
但是,若是系統地按照派系來劃分,又是三類人。伏爾泰為首的君主立憲派,孔蒂親王、盧梭等為首的反伏爾泰派,康德、富蘭克林等外國人若是自成一派,那又可以稱為中立派。
在人數方面,這份名單上一共有50餘人,其中一大半是路易劃定的貴族和教會人士。他原以為伏爾泰會不加挑選地將全歐洲的學者請來,而伏爾泰又肯定不會去要求教會人士,因此,為了造成一種看起來的公平形勢,他才會加上包括紅衣主教在內的許多教士。結果,當發現伏爾泰的人沒有太多時,路易便拿起羽毛筆,大筆一揮,將五分之四的貴族、教會人士劃除,只留下了孔蒂親王、紅衣主教等大貴族、教士。另外,為了增加制憲會議中貴族的比例,路易又決定將效忠於他的孔代親王寫了進去。因此,當最後確定名單後,總人數為32人,而且,完全是以啟蒙思想家,或者百科全書派為主。
確定名單後,路易便透過秘密管道,責成迪昂的密探去邀請。
這一次的制憲會議,若是修訂出了一份深受啟蒙思想的憲法,那麼就將成為全世界第一部近代民主憲法,其意義非常巨大,對舊有的君主**可說是一個巨大的衝擊。
現在的歐洲,君主**仍然佔據主流,前不久的瑞典政變便可以看出。
路易知道,若是以政府渠道,公開訊息,必然會導致歐洲的震動,最後免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