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南方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部分,職場人士:好員工一定要學習孝經,南方網,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ǖ匚剩何�俗擁淖齙講晃ケ掣蓋椎拿�睿�磺刑�癰蓋椎拿�睿�遣皇強梢運鬮�⒆幽兀俊笨鬃泳�鏡廝檔潰骸罷饈鞘裁椿澳兀≌饈鞘裁椿澳兀 �
昔者,天子有爭臣①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②;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③;士有爭友,則身不離④於令名⑤;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
【註釋】
①爭臣:諍臣,直言勸告的臣子。
②國:此處指諸侯所治邑。
③家:此處指大夫的食邑。
④不離:不失。⑤令名:美名。令,美好。
【譯文】
上古的時候,天子為一國的元首,元首如有善行,則億兆人民享福,蒙受恩澤;元首如有過失,則全體人民受到禍端。假若有七位敢於直言諫諍的部屬,那天子雖然偶有差錯,但不會是無道昏君,因有七位賢臣諫諍,時進忠言、勇於匡救,便不會失掉天下。諸侯若有五位諫諍的部屬,改正錯誤、格其非心,即使無道,也不會失掉他的國家。大夫是有家者,如果有三個諫諍的部屬,那他雖然偶爾有差誤,有這三位部屬早晚箴規、陳說利弊,也不會失掉他的家園。為士的,雖是最小的官員,無部下可言,但若有諫諍的幾位朋友,對他忠告善導、規過勸善,那他的行為自然能夠免於錯誤,而美好的名譽,就集中在他的身上了。作為父親的,如果有明禮達義的兒女,常常諫諍、糾正,那他就不會做錯事,自然也就不會陷於不義了。
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以不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
【譯文】
無論君臣與父子,他們之間的關係都是休慼相關的。所以遇見了不應當做的事,為人子女的,不可不向父親婉言諫諍;為人部屬的,不可不向長官直言諫諍;為臣子的,應當陳明是非利害,明確勸告。父親若不從,為人子女的,應當婉言幾諫,即使觸怒被打,也不能怨恨;君王若是不從,為人部屬的,還當極力進諫,即使觸怒受處罰,也在所不惜。所以,臣子遇見君父不應當做的事情,必須要立即諫諍。彼若為人子的,不管父親的命令是否合宜,一味地聽從,那就陷父親於不義,怎麼還能算他是個孝子呢?
解讀運用
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
【經言札記】
逆子和叛臣經常被人們用在一起,在中國被算作是罪大惡極的兩類人。但是父親和君王也經常有不對的時候,所以不能一概而論,“王無道則伐之”就是說要討伐昏君,替天行道。那麼,父母有過當然不能一味地順從,如果一味順從那就是愚孝。
【故事演繹】
不讓父親知道的毛澤東
毛澤東在陝北時曾經把自己童年的一些事情告訴給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其中講述了他對父親的一些反抗。
毛澤東的父親叫毛順生,是一個非常嚴厲的人,脾氣有些暴躁。因為沒有多少文化,父親對毛澤東有的時候免不了打罵。 。 想看書來
不可不諫諍—諫諍章第十五(2)
1900年,毛澤東滿7歲。毛順生把兒子從唐家坨接回家,送去唸書,當時的私塾老師是鄒先生。毛澤東讀書很聰明,雖然私塾老先生很嚴格,經常打學生,比如打手板、打屁股、揪耳朵、罰站、罰跪,但是毛澤東從來沒有被打過。
一天上課的時候,鄒先生讓毛澤東背書,按規矩,背書要站起來。可毛澤東說什麼也不站起來,就要坐著背。他說:“先生坐著,我也坐著!”鄒老先生拿他沒辦法。
1904年夏天,毛澤東10歲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事。一天,鄒老先生要去吃生日酒,讓學生們自己唸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