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風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1章 聖旨到,明末:邊軍不退,沐風葉,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宣威城也是屬於寧夏前衛的,距離蕩寇城一百餘里,這是整個寧夏唯一一個沒有前置烽燧的軍城… 原本是有的,大明開國後太祖皇帝與太宗皇帝都曾經在甘肅嘉峪關外和青海西北部蒙古、藏、維吾爾等族聚居地的羈縻衛。 統稱為關外七衛,分別是安定、阿瑞、曲先、罕東、赤金蒙古、沙州和哈密。 其中安定、阿瑞、曲先、罕東四衛在現在的青海省境內;哈密在新疆境內;沙州衛和赤金衛則包含現在的玉門市、安西縣、敦煌市、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和阿克塞哈薩克自治縣。 這七個衛所轄東起嘉峪關、西達羅布泊、西北到新疆巴爾庫山、南盡佔青海柴達木盆地,地域廣大,主要居民是維吾爾族、蒙古族、藏族和撒裡維吾爾(又稱黃頭回紇)。 關西七衛猶如甘肅鎮西部的屏障,與甘肅鎮互為表裡,宛如唇齒。七衛中的哈密衛西接吐魯番,北鄰瓦剌,東接沙州、赤斤等衛,戰略地位非常重要,新疆各地方勢力要東進甘肅,首先必須奪取哈密。而沙州衛直接負擔著西域防線軍馬錢糧的供應,沙州不保,則明朝的西域防線也就不保。 為了鞏固“關外七衛”與甘肅鎮的這一特殊關係,確保西北邊疆的安定,明朝對於七衛的經營非常重視。七衛在明朝初期還時常向明廷納馬貢賦,但各衛之間卻也時常爭鬥,為此後的滅亡埋下了隱患。 宣德十年(1435)沙州衛遭哈密衛侵犯,沙州衛部分百姓內遷居住於甘州一帶;後來吐魯番佔領哈密,進入沙州衛並屢犯嘉峪關。 弘治七年(1494)明朝決定“閉關絕其貢”。弘治十七年(1504),瓦刺和安定部族合兵大肆搶掠沙州衛人畜。 正德年間,吐魯番再次佔據哈密,多次侵擾沙州衛,由於沙州衛難以抵禦瓦剌、吐魯番的侵掠。正德十一年(1516)和嘉靖七年(1528)沙州衛統領率部眾退入肅州,沙州衛被吐魯番完全佔據。 至此,大明王朝的“關外七衛”消失殆盡,名存實亡。 也正因為如此,寧夏才會直面蒙古各部落,正德年間宣威城外還有八個烽燧,可是在嘉靖年間都被拔掉了。 這還有一個深層原因就是大明貿易已經逐漸不再依靠絲綢之路了,南方賦稅完全能夠滿足內需。 金大元在這寧夏各城都有關係,入城倒是很輕鬆,進入驛站以後,所有人倒頭就睡,這一月多時間,太難熬了… …… 寧夏城外十里,以慶王為首,總兵李榮臻,巡撫薛崑崙,中軍太監高德源在後,其餘各衛所指揮使也都排列兩行,等待京中旨意。 而陳華站在隊伍最後,他的地位在寧夏其實僅次於慶王,總兵和巡撫,但是這次的事情他逃脫不了關係,慶王給了他手帖,讓他去找京中大員疏通,可是錢財花了不少,卻無甚進展。 一月多時間,他沒睡過一個整覺,每次都被驚醒。 “來了…” 這次出來傳旨的,是御馬監太監總管何令,原本傳旨哪裡用得著這十二監大太監過來,可是這次不一樣,這次有兩份聖旨,一份自然是對這次韃靼入侵的處置,另外一份則是專門給朱威的。 “這朱威倒是好運氣…” 高德源突然脫離人群上前:“乾爹,到了。” 高德源能做到大明九邊軍鎮之一的鎮守中軍太監,走的就是何令的門路。鎮守中軍太監無召不得回京,所以兩人多年未見了。 何令見高德源對他還是這麼恭敬,很開心,他們這種人最看重的就是忠心了,但是這會兒不是敘舊的時候,何令拍了拍高德源的手錶示了一下,然後就在高德源的攙扶下下了馬車,首先拜見了慶王,何令還是能認得清楚自己的身份地位的,他在宮內再怎麼耀武揚威,說到底也只是一個奴才,而慶王可是主人家的。 對於其他人何令就沒什麼好臉色了:“好了,閒話少絮,咱家等著喧旨呢。” “奉,天承運,皇帝敕曰,寧夏軍鎮年費國家財收百五之數,卻無寸功,慶靖王總理失誤,著其面壁三日,總兵李榮臻指揮失當,罰俸三年,巡撫薛崑崙配合無法,罰俸一年,鎮守中軍太監高德源,十記軍棍,寧夏守備陳華,以父親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