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銘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94章 鬼火焚魂(1),靈異警事,孫銘怨,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吳聃看了看這佈局,皺眉不語。我見狀上前問道:「師父,你看出什麼沒有?為什麼要挑選這些神獸?代表正邪平衡?」

吳聃搖頭道:「我看未必。」說著,吳聃先一步邁進那龍王廟裡。我跟著進去,見大殿為簷下安裝雕刻精細的門窗,殿內塑有東海龍王敖廣。在中國東方為尊位,按周易來說東為陽,故此東海龍王排第一是理所應當的,很多龍王廟裡設的神像也就是這傢伙。我打量了一下那龍王,覺得沒啥特別,便繞道殿後門,見裡面竟然有一層小院落,小院子裡建一座六角亭,亭頂高聳,六條邊脊陡峭,獸頭、滴水,做得很是精緻。

但是更特別的是,圍繞那個小亭子有一座小池子,好像在旁邊還有老式的爐子,只是現在已經廢棄不用了,大概很多北方農村的童鞋知道,蜂窩煤爐子,很簡陋的那種。那水池的水清澈無比,似乎有潺潺流水聲,讓我倍覺奇怪。池水很少是活水,除非是山泉匯聚而成的。很多寺廟其實都放的自來水,定期換水,這地方好像沒有這設定。

村長解釋說,這爐子是他還年輕的時候建議設定的,因為那時候村子裡人多,附近村子來拜龍王的人也不少,有時候也有外地旅遊的,偶爾來龍王廟看看。這一年下來龍王廟的人流也不少,曾經香火鼎盛。可山路遙遠,現在還好,可到了酷暑六月,爬山上來拜龍王的人就會覺得一路乾渴無比,因此村長在這設定了個燒開會的爐子,取用的就是這池子裡的山泉活水,那時候四方善人或者親眷也有來此居住的,就住在後院的廂房裡。這樣的話,他們就能晝夜為過往行人義務燒開水之用。多少年來,每逢農曆六月,全縣乃至周邊各縣的拜會村人就雲集於此。有時候人多了,就有人自備柴火燒開水,盛在三個大木桶裡,過往行人不花一分錢,任何時候都可喝上溫熱適度的開水。這一義舉叫做「伏里舍湯,功德無量」,也暗和著龍王廟這意思。

我聽到這裡,略覺感動,心想當年人煙旺盛的時候,這裡也算是一處民風淳樸的世外桃源了。可惜現在好人沒好報,怎麼落得個村毀人亡的結局,老天不開眼啊。這時候我無意間瞥到龍王正殿後門旁,那兒好像有一石碑。我湊過去一看,果然是古人建造的時候留下的碑文。古代人就這德行,喜歡留點字跡表明是自己建的。我湊上去一看,見那碑文裡說道:「永樂元年,永嘉久旱不雨,劉道長率眾於龍王廟祈雨,事畢,天降甘露,廣施人間,聖上為感神恩,特令黃淮重修龍王廟,以圖永嘉風調雨順。」

我靠,竟然沒寫到底是誰建造的,劉道長,八成是劉伯溫那老不死乾的。本來傳聞他被朱元璋和胡惟庸弄死了,可現在看來這貨躲過一劫,而且隱姓埋名給朱棣繼續打工。我就不信他建立這龍王廟是為了風調雨順。不過黃淮是誰?歷史上好像沒這號人似的。龍王廟內氣場紊亂,我的手機訊號也不是很好。我想查查黃淮何人,於是走到那龍王廟外面一段路,去搜黃淮的資料。但是網上對於這個古人的描述竟然極少,只有區區幾行字:黃淮(1367-1449),字宗豫,號介庵,浙江永嘉人(現溫州市鹿城區)人,是「永嘉黃氏族系」始遷祖黃中【(794~887)字大本,號潛夫,於唐太和八年甲寅(834)自南京遷居永嘉左廂南郭育材坊定居】之第十七世裔孫。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擦,這等於沒說啊,唯一的感覺就是這貨應該是出身名門望族,而且是跟劉伯溫一起來的。看來就是溫州當地人,所以朱棣派他來建造這龍王廟。目測最後應該沒落什麼好,或者沒成為朱棣的心腹,沒機會升職加薪,當上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的巔峰了。不然歷史上不會寥寥數筆帶過去。

我回到龍王廟正殿的時候,見吳聃正盯著那龍王神像出神,一旁的林宇凡不解地看看吳聃又看看龍王神像,問道:「吳叔,您在看什麼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荒誕推演遊戲

永罪詩人

未來之先婚厚愛

狐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