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希北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中華文化不弱於人,北宋小廚師,南希北慶,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自趙楷即位以來,朝中三巨頭外加二院院長首度聯手合作。

但是目前為止,也僅限於他們幾人而已,趙楷希望能夠製造出一種自然發展現象,不要讓讀書人知道這是朝廷在暗中操縱,至少在最初的階段,還是不要將戰火引向朝廷,故此此事只有寥寥幾人知道。

他們幾個可以說是當今天下最聰明的人,聯手的威力可想而知。

首先,他們的一步要做的,就是將擴張政策合理化,這是趙楷的最為看重的理念,擴張就肯定要發動戰爭,也可以說是將戰爭合理化。

經過秦檜等人的一番研究,最終決定用以墨子的「非攻」思想作為切入點。

於是乎,儒報率先發難,用以金兵當初南下來攻擊墨學的主要思想,也就是非攻的論點,戰爭的確是勞民傷財,但是你不去打別人,別人還是會來打你,造成的傷害反而更大,你看看我們對金國的多麼好,甚至好過對自己的臣民,但是金國還是要來打我,這你怎麼辦?

以此來否定非攻的思想。

大宋時代週刊立刻給出了回應,說明非攻不等於非戰,從而也拿出墨子兼愛裡面的一句話來反駁---就一句話,「興天下大利,除天下之害!」

這句話立刻成為了爭論的焦點。

原本墨子的天下之害,是包括戰爭在內的,但是這句話還包括一個重要思想,就是皆以國家、百姓之利為準繩。

從而提出以國家、百姓利益為首的思想。

戰爭不是錯誤的,非攻不是非戰,只要是以國民利益為初衷發動的戰爭,這就是正義之戰。

這看著好像沒有太大的變化,其實不然,更多的土地,更多的勞動力。這都是屬於國民利益,根據這一思想,評論一場戰爭,從最初的善惡也變成了盈虧,若是對國民有利,那就是對的,若是虧本了,那就是錯誤的了。

另外,李奇還拿出了事實依據,就是此番南征交趾。消滅李朝政權。

李朝曾無故發動對大宋的侵略戰爭,屠殺大宋百姓十萬,若不消除這種暴政,我國百姓將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身為一個兼愛的人士,應該興天下大利,將其徹底消滅,解救暴政下百姓。

此番事例又再重新定義了天下大害這一句話,何謂大害。就是暴政,損害他人利益的人,對於暴政,必須毀滅。身為墨徒,我們應該要阻止任何地方的暴政,阻止恃強凌弱的現象,讓天下人皆有愛。達到兼愛的境界。

怎麼阻止?

只有以暴制暴,消滅暴政。

還有的一點,阻止任何地方的暴政。也就是說,任何地方發生戰爭,我們都應該介入,鋤強扶弱,幫助弱小,懲戒強寇。

這就好比小偷入室偷東西,律法肯定會給予懲戒,我們就應該懲戒這些人。

學問是無國界的,那麼兼愛同樣也是無國界的,身為一個正義之士,我們必須要拔刀相助,阻止這種惡劣的現象蔓延,這一句就將大宋提拔到了一個世界警察的地位。

是否發動戰爭就有了一個基準和一個理由,基準,是否到損害國家利益;理由,我們是否在反對不義之戰,鋤強扶弱。

此論點一出,儒報就接上了孔子在《春秋》裡面提到的「一字褒貶」來區分戰爭的性質,強調戰爭的正義性和嚴謹性,反對窮兵黷武的不義之戰,對於保家衛國,反抗侵略的戰爭還是要給予理解和支援的,一味的兼愛太過於理想了,根本行不通。

還有孔子提到戰爭的政治基礎,「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其意思就是,想要實現政治清平,必須要有武裝準備,想要戰爭勝利,必須要有政治基礎。

基於這一點,就能夠加強軍事化教育,以求達到文武並進,因為軍事和政治是相輔相成的,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家有小貓受

竹外桃花開

重生之全職逆襲

莫土

山裡人家

竹籬清茶

穿成禍水後昏君逼我暴富

啞蟬

當我和老公互換身體後

宓釉

冷書生(一受多攻)

rrhehe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