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魯伊爵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4章 設計要塞,蟻的世界,德魯伊爵士,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整個防禦工事為一個直徑半米的正圓形結構,最外側是一圈較深的壕溝,壕溝內側是堆土而成的土堤,土堤頂上有一圈平坦的步道,可以供守軍移動和居高臨下的攻擊敵軍。 土堤內是一片空地,用於軍隊的集結和移動。空地正中央向下挖出一個巢穴,用於守軍和居住和糧食物資的儲存。 之所以設計成這種樣式,主角是充分在考慮權衡施工難度和防禦效果後才確定的方案。 施工方面,整個工程的施工難度、工程量和工期對於擅長土工作業的螞蟻來說都不在話下。 整個要塞修建主要就是三種作業:挖洞作業、挖坑作業和堆土堤作業。 挖洞是螞蟻的老本行,所有的主副巢都是挖洞修建的,大部分巢穴都是在土裡挖洞,也有奇特的像「臨水城」這樣的挖樹洞的副巢。所以挖洞作業隨便找一隻螞蟻來都是駕輕就熟。 挖壕溝需要的挖坑作業相對挖洞來說也差不多,如果挖一個橫截面為上寬下窄的梯形平面的壕溝的話,按照壕溝頂部寬度一分米、底部寬度半分米,深度一分米的資料測算,其總土方量不過是15立方分米。 這些土方可以填滿一個15升的容器,大約有幾十公斤重,以螞蟻們的施工能力也並不難完成。俗語中的“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就可以從側面反應螞蟻驚人的挖土能力。 而堆土堤這項看起來簡單的工作,卻是整個施工中最難的一環。 堆土堤,雖說只要將挖洞和挖壕溝時挖出的土方堆積在壕溝內側,形成一個橫截面為梯形的土堤即可。 但是簡單的將土粒堆積在一起的話,勢必會造成土堆結構疏鬆,只要一兩場上規模的降雨就會將土堤徹底沖垮。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主角倒是可以參考中國古人的智慧。 中國古代修築建築的時候,因地制宜發展出了一種叫做“夯土”的技術。夯土,也作打夯,即用各種工具和手段將泥土壓實,形成一種一種材料結實、密度大且縫隙較少的壓制混合泥塊,用作建築。 此技術從新石器時代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一直在大規模使用,就是現在也有一些偏遠地區仍然在使用此法。 夯土的大致方法是用乾打壘分層夯實土層,是一種需要眾多勞動力的高強度體力勞動,少則數千人,多則數萬人以上。像萬里長城、故宮、馬王堆漢墓、秦始皇陵這些古建築的地基都是夯土的。 夯土的方式倒是不挑材料,要塞地下的黏土就足夠使用,在勞動力方面螞蟻也不缺乏。唯一的難點在於夯土需要石塊等質量較大的工具,來將鬆散的土層夯實。 螞蟻們雖然能舉起自身體重數百倍的物體,但是考慮到其微小的體型,數只螞蟻合力能舉起的小石塊根本不足以承擔夯土工具的重任。這種重量的石塊砸在土堆上也就留個小坑的印子。 不過好在螞蟻們自身就攜帶有一種建築粘合劑,可以將鬆散的土粒緊密結合起來。 比如在現實世界,非洲大陸上就有大量的螞蟻和白蟻修建的“摩天大樓”——蟻冢。 蟻冢,又叫蟻垤,英文為anthill,是土棲蟻修築的高出地面成塔狀的蟻巢,因形似冢故稱為蟻冢。 很多土棲性螞蟻或白蟻的蟻冢都是選擇枯死的樹或灌木築巢,螞蟻白蟻們會首先咬掉植物軟朽的部分,只留下堅硬的木質做骨架;然後,成千上萬的螞蟻白蟻,叼著一顆顆的沙粒土粒,川流不息地爬上骨架,用唾液和糞便把土粒沙粒砌在上面。 沙粒和土粒起到了“磚”的作用,而螞蟻白蟻的唾液和糞便就是很好的粘合劑,像是“水泥”一樣,把“磚層”牢固的粘在一起。無論是白蟻、黑蟻,還是紅蟻,它們的唾液和糞便同沙粒土粒混合後,都能變成堪比“混凝土”強度的建材,不畏狂風暴雨。 隨著“磚牆”不斷加高加厚,一堵堵的“牆”就依照樹木骨架的自然形態相聯結,分隔出了大大小小的“房間”。蟻冢的建築速度十分驚人,一立方米的蟻冢,十幾天就能建成。隨著蟻群的增殖,蟻冢也逐年逐月加高。 主角童年的時候讀到非洲螞蟻修建蟻冢的故事後,曾經心神馳蕩,下決心要讓國內螞蟻也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LOL:你也不想被全網直播吧?

南風拂我意

神豪系統:從選擇開始

吊炸天的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