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魯伊爵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77章 芭切葉蟻,蟻的世界,德魯伊爵士,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水樹林裡豐富的食物讓螞蟻們幾乎樂不思蜀,雖然這些食物與當初在故土大河南岸時吃到的截然不同,但美味的蟲肉、淡甜的褐盔蠟蚧蜜露依舊讓飽受顛簸之苦的螞蟻們暫時忘記了辛勞,得以大快朵頤。 核桃船的檢查大修進展的也很順利,到了這天傍晚,已經檢查、修補、清理了近半的船隻。 次日,也就是5月25日,螞蟻們繼續覓食和修船,照這個進度,明天上午就能重新起航。 但在水松林的日子也不是完全風平浪靜,當天上午時分,主角在禁衛小隊陪伴下正在水松樹的樹皮縫隙裡曬太陽的時候,接到了警報——外出覓食的一支小部隊遭到了土著螞蟻的襲擊。 主角立刻派出信使喊來鍬象,匆忙間也來不及從各條船裡調兵,主角和鍬象匆忙帶著禁衛小隊和另外聞訊趕來的一百來名戰士,就向遇襲地點趕去。 按照資訊素的指引,部隊爬上水松的高處,沿著向東伸出的一條樹枝,爬到交錯的臨近的一株水曲柳的樹枝上,再經過另一株水松,爬上爬下、繞來繞去的,終於抵達了目標地點——一株水杉。 襲擊就發生在水杉的一根位置較低的樹枝上。 等到主角和鍬象帶著增援部隊抵達時,戰鬥已經結束,十一隻兵蟻和工蟻混合的覓食部隊正在原地待命,她們腳下的枝幹上還橫七豎八躺有六具襲擊者的屍體。 據報告,發起襲擊的土著螞蟻有八隻,其中有兩隻土著螞蟻在戰鬥中掉下樹枝落水了,覓食小隊也有一隻兵蟻在纏鬥時和敵人一起掉了下去落水了。 主角向下看去,發現那隻落水的兵蟻浮在水面上一動不動的,估計已經溺死了。兩隻土著螞蟻的卻只看見了一隻的屍體,另一隻不知道是被沖走了還是沉了。 主角再看了看樹上的土著螞蟻的屍體,這是一種棕紅色的螞蟻,不仔細看覺得模樣和大頭蟻有點像,不過其後腹部第一節非常寬大,表面平滑無褶皺。 比較奇特的是,不像大頭蟻的職蟻只有體型小一些的工蟻和體型大一些的兵蟻兩種型別,這六具土著螞蟻的屍體按體型居然可以分成三種,姑且就叫大型蟻、中型蟻和小型蟻吧。 大型蟻足有1.5cm長,腦袋和大頭蟻兵蟻一樣比例巨大,大顎發達,一看就是戰鬥好手。 中型蟻大約只有7mm長,腦袋比例相對於大型蟻而言小的多,接近大頭蟻的工蟻比例。 小型蟻只有5mm左右大小,體型比例也類似大頭蟻的工蟻。 據遇襲的大頭蟻報告,三種螞蟻裡,反而是小型蟻最為悍不畏死,真是蟻不可貌相。 主角沒認出來這是什麼螞蟻,畢竟螞蟻的種類太多,很多的長相又大同小異。如果是專業的螞蟻學家看見這種螞蟻,一定能認出來,甚至說出它的名字來主角也知道。 這是一種切葉蟻,確切說是芭切葉蟻屬裡的巨首芭切葉蟻。 切葉蟻以採集樹葉種植真菌為食而知名,但事實上切葉蟻亞科裡絕大部分種類都不會種植真菌。比如主角所屬的大頭蟻,還有鋪道蟻,也都屬於切葉蟻亞科。 只有部分切葉蟻有種植真菌的行為,而且模式大相徑庭。這些切葉蟻種族一共有5種“農業模式”: 第一種為“低階農業”,共有76種切葉蟻有這樣的模式,他們的“農業活動”具有很多原始的特徵,栽培很多傘菌(也就是有菌蓋的真菌,蘑菇也屬於傘菌)。它們的培育手段相對古老,也沒有專屬的菌種,菌種都來自環境中可以獨立生長的真菌,而且在螞蟻培養蘑菇的過程中也會感染黴菌致病,但是這些螞蟻們似乎沒有什麼好的應對手段。 第二種為“珊瑚菌農業”,所謂珊瑚菌是一些沒有菌蓋,看似很像珊瑚的真菌,比如猴頭菌就屬於珊瑚菌。從事這種種植活動的是屬於翼切葉蟻屬的一部分螞蟻,這個家族體表沒有大多數養菌蟻那樣顯眼的刺。有趣的是,共有34種翼切葉蟻以珊瑚菌為食,而剩餘的成員則培養和其它養菌蟻類似的真菌,似乎培養珊瑚菌是這個蟻族新進化出來的一個行為。 第三種為“酵母農業”,其情況比較特殊,培育的不再是大型真菌,而是單細胞的“酵母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茶界特種兵榮耀歸來

一兵哥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