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七章 盼頭,地煞七十二變,祭酒,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街坊們都曉得慈幼院發了財。

最開始。

卯時四下寂寂,慈幼院便升起了炊煙,獨特的藥香浸進霧裡。

一直到辰時,天光初醒,大人小人揹著揹簍挑著扁擔,把香飲運到市上販賣。

趕在酉時,暮色盡收前,踏著晚鐘匆匆歸來。

再後來。

慈幼院上空熬煮藥飲的炊煙要繚繞大半個上午。

小孩兒們呆在家裡,大人們依舊要早早出門,但不再挑扁擔,而用大車拉,車上架著大鍋,用炭火溫著,沿途播撒香氣。

賣的飲子更多,卻也總能趕在晡時結束前,踏著飯點兒回來。

到如今。

慈幼院的炊煙終日蒸騰,熬煮藥材的氣味兒沁潤了周遭每一個角落,連過路野貓的毛皮裡都嗅到一股子微苦反甜的味兒來。

大夥兒已經不出門叫賣了,而是各個坊的小販們自個兒過來採買。

無怪藥飲的生意好做。

錢唐買藥貴,看病更貴,許多人家一輩子也踏不進醫館的大門。生了病,自個兒熬著,熬不住了,去巫師或寺觀求碗符水,管不管用另說,反正不便宜。

何五妹用心挑撿的幾味飲子,雖治不了大病,但調理腸胃、活絡氣血、防治風邪感冒之類還是成的。

再者賣得也便宜,不過幾文錢,買上一碗,解渴又治病,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麼,鄰居們的房子多用茅草作屋頂,慈幼院卻翻新了瓦頂,烏青色一片片排在雨霧裡;鄰居們的大門多用竹片編成或者壓根沒門,慈幼院卻換上了上好的厚木板,刷上了大漆……

但何五妹還遠遠沒有知足。

老醫官患有風溼,錢唐冬日裡溼寒,他居室的土牆四處漏風也不夠保暖,最好用磚石重建一間。

孩子們漸漸長大,已隱隱懂了男女之別,不好繼續再住在一塊,要在後院的廢棄房屋裡修繕兩間,分開來住。

鬼阿哥的屋子原本是個柴棚,也是間四處漏風的,魂魄畏寒怕風,怎好讓他再住裡頭?後院的屋子須得再修繕一間。

屋子修了,院子也不能拉下,整理了雜草,可以開闢成菜田,養幾籠雞鴨,再養只母羊,好給小囡囡添些女乃水。

生意越做越紅火,院裡的地方有些不夠用,最好能在旁邊的空地上再起一進院子,修大些,以後院裡再收下新的孩子,或是老醫官有心義診,也都用得上……

午後難得晴朗,何五妹和李長安把藥材與山貨搬到院子裡翻曬,一竹籮一竹籮的擺在木架上,一排排填滿了整個院子。

成串的山蒟泛著微微的辛香,新採來的巖柏散發著濃烈的青草味,連根摘採的芍藥在陽光下舒展香甜招惹蜂蝶……何五妹仔細挑撿著藥材,向李長安一遍遍描述著自個兒的“宏圖大計”。

李長安卻打斷了她的絮叨。

“你呢?”

“我?”

“你住那屋子,原也是個雜物間,又擠又破,院子翻修人人得了新屋,怎麼獨獨漏了你自個兒?”

“哪裡擠破?只是小些舊些,也挺好,我住得也踏實,何必亂花錢?”

“近來生意興隆,也不差那幾個銅子。”

“錢也有不差的?”

何五妹嗔怪,笑著搖頭,挑了朵芍藥,折了根莖,把花枝別在耳間,一隻鳳蝶貪香,追逐著芍藥翩翩落在她的髮鬢上。

何五妹沒有發覺,繼續翻檢藥材,絮絮說著:

“木料是飛來山送來的,石匠有大憨他們幫襯著,省下了些錢,但其餘磚瓦……”

種種開支,她已瞭然於胸,一項項掰碎了講吓來,自個兒倒愁上眉梢。

不覺唉了一聲,驚飛了蝴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兩界:從關公像睜眼開始

七隻跳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