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一章 行山,地煞七十二變,祭酒,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祭山之後的清晨,飛來山飄起小雨。

高高低低的山嶺嵌入茫茫雲天。

雨生溪谷,雲垂霧中,雨與霧渺渺茫茫相連,縹緲的白淡入沉鬱的青。

山色、雨色、煙色、天色都攪勻了混做一起。

可惜何泥鰍不是什麼文人騷客,對沿途山景並不欣賞,心裡只有忐忑而已。

祭山之後沒休息多久,李長安便領著何五妹和院裡的幾個大孩子一起進了飛來山,說是要作“行山之禮”,留得盧醫官在慈幼院照顧其餘小孩子。

孩子們最初還是有些雀躍的,畢竟誰不向往冒險呢?可是漸漸深入空山,人煙絕跡,深林環抱,便只餘惶恐與忐忑了。

這可是飛來山呀,幾乎是坊間一切恐怖故事的發源地,是僅次於窟窿城的又一個厲鬼巢穴。

於是沿途所見,所有的雲霧縹緲都成了陰氣森森,所有的奇花怪木都成了鬼影招搖,所有的風聲、水聲、蟲聲、鳥聲也都作了鬼哭啾啾。

尤其是到了這山中破觀。

坍塌的牆垣、林立的殘破神像、荒頹的神堂,後院殘破而老舊的廂房與古井……一切的一切都是種種志怪故事天然的舞臺。

何泥鰍不安得很,生平第一次希望自己的年紀能倒退些,這樣便能留在山下看家,而不是上山來聽自個兒心肝“噗噗”打鼓。

“鬼阿叔。”他期期艾艾湊到李長安身邊,“行山是作什麼呀?”

李長安正在打量屋瓦上一團又一團簇擁著的青苔丸子。

這間道觀建立時很下了一番功夫,後院廂房的牆體大多由磚石搭建,木質的樑柱門窗雖已腐朽坍塌,但框架仍在,若肯費功夫修繕,即便不能比富貴人家的山中別苑,也比城邊邊窮人家的茅草棚子好上太多。

隨口回答:

“認臉?!”

何泥鰍首先想起前院那些個肢體殘缺的神像,只覺一股子涼氣衝上腦門。

“他們在這?”

“怎會在這兒?都在山裡哩。”

何泥鰍神情一鬆,剛要吐口大氣。

“丁點兒大的院子哪裡擠得下。”

這口氣於是卡在了胸口,好半響才撫平。

“這麼大的院子都擠不下,那山裡得有多少個鬼呀!”

“少則數千,多則上萬,誰也說不清。”

李長安總算察覺了孩子的忐忑。

他摸著何泥鰍的腦袋。

祭山之前,這幫猴崽子都被何五妹逮去仔細刷洗了一遍,如今挼著,手感正佳。

“怕啦?”

他指了指孩子胸前掛著的護身符,兩寸見方的桃木製成,用硃砂繪著簡單的符文。

“放一百個心,有這入山符,山裡的大夥兒不會害你,反而會幫你。”

“啥?!”

半大孩子正是好面子的時候。

“俺又不是沒見過鬼?如何會怕!”

何泥鰍氣呼呼甩開頭上大手,抬腳要走,卻又不敢走遠了,只好守在一旁踩地上的碎瓦。

李長安沒有拆穿孩子小小的自尊。

他笑著起身,招呼大夥。

山路艱而遠,該抓緊時間啟程了。

…………

行程不遠。

但走在最前頭的李長安手裡提著一個提爐,冉冉煙氣自爐中飄出,注入山間稀薄的雨霧中,霧氣便莫名變濃。

彷彿漫山的霧氣為他所召聚攏而來。

又彷彿他手中所提,不是香爐,而是一條霧龍。

人在霧中,周遭事物難免朦朧。

種種傳說又為其鍍上一層詭異色彩。

何泥鰍不得不打起精神,警惕著每一片山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兩界:從關公像睜眼開始

七隻跳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