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報小郎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四十八章 三氣元景帝,大奉打更人,賣報小郎君,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按照規矩,到地方巡視、查案的官員,返回京城後,第一件事是進宮面聖,述職交差。

而在此之前,加急或者不加急文書,要提前一步送達京城。

不管是上朝時的奏對,還是此類的大事,在事先都必須有文書送到京城。急事就加急,六百里八百里視等級而論。

不急的事,也要提前一步把文書發回京。

這既是為了君王的威儀,遇到大事胸有靜氣。也是為了讓皇帝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去找心腹大臣商量。

但有一種情況例外,那就是造反。

楚州城屠戮一空,城毀人亡鎮北王伏誅於城中,大奉再無鎮國神將。如此大事,本該是八百里加急,如果馬能長翅膀,一千里加急都不為過。

可使團偏偏就是不提前發文書,不通知朝廷,使團當然不是為了造反。

“我們要打朝廷和陛下一個措手不及!”

這是鄭興懷布政使說的。

朝廷因為此事大亂,他才能從中斡旋、操作,遊說當年的故友,遊說王首輔,讓整個文官集團聯合起來。

使團離開官船,由禁軍扛著一口薄棺,棺材裡陳列著鎮北王的屍體,拼湊起來的屍體,倒是完整的很。

碼頭上,有豐富經驗的工頭立刻呵斥著苦力後退,不準擋這些官老爺的道,甚至不許圍觀。

因為這種情況,往往意味著官老爺們中,有人犧牲了。你若露出看好戲的眼神和姿態,極可能招來死者同袍的遷怒。

幾個工頭在去年就遇到過類似的事,開春之時,運河還漂浮著浮冰,一艘據說來自雲州的官船抵達碼頭。

一夥打更人扛著幾副棺材下來,有幾個工頭自以為隔著遠,竊竊私語,指指點點,當成談資打發時間。

結果被領頭的銀鑼打折雙腿,敲碎滿口的牙,丟下運河,半條命都沒了。

眾人抬著棺,從碼頭入城,進入內城,進入皇城,而後在宮城外被攔下來。

許七安站在前頭,左邊是兩位御史,右邊是大理寺丞和陳捕頭。

“你去稟告陛下,赴楚州查案的使團,回京述職。”許七安命令道。

“諸位大人稍等。”

守城的羽林衛躬身說道,而後小跑著進了宮。

寢宮內,元景帝盤膝而坐,閉目吐納。

一名宦官疾步走到門檻邊,低著頭,也不發出聲音。

侍立在元景帝身邊的蟒袍老太監,看了眼門口,又看了看老皇帝,,小步迎了上去,低聲道:“何事?”

小宦官低聲耳語幾句。

蟒袍老太監聞言,皺了皺眉,而後揮揮手,打發走宦官。

他輕手輕腳的回到元景帝身邊,小心翼翼的壓低聲音:“陛下”

元景帝打坐修道時,是不允許打擾的,除非有要緊的事。

老太監陪伴元景帝這麼多年,這點默契還是有的。

元景帝睜開眼,緩緩道:“何事?”

老太監躬身道:“赴楚州查案的使團回來了,如今就在宮外,等待陛下的召見。”

元景帝皺了皺眉,看向老太監,問道:“怎麼沒見內閣傳來楚州的公文?”

使團回了京城,他才知道這事。

元景帝眯著眼,沉吟片刻,緩緩道:“召他們到御書房來。”

老太監轉身離去。

元景帝面無表情,如同一尊深沉可怕的雕塑。

使團眾人得到通傳,由一名青衣宦官領著進了宮,其餘人包括那口棺材,自然是進不了宮的。

即使裡面躺著鎮北王們,也得受到皇帝的召見才能進宮,何況目前為止,除了使團,皇宮裡沒人知道棺材裡的屍體是大奉第一武夫,元景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兩界:從關公像睜眼開始

七隻跳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