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與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7章 造紙。,漢室餘音,龍與蚯,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臨淄城,城南外。 此處有一營寨,四處都是兵卒在巡邏,一看就是重地,只是不知道里面是幹什麼的。 “君侯,這滕、桑皮也能拿來做紙?” 左伯正忙碌的命令左右按部就班的開始做紙,這幾天,謝龍就一直呆在此大營內,將一切富含麻纖維的東西都拿來試試怎麼做紙。 左伯雖然改進了蔡倫的技術,卻材料還是之前的,現在見謝龍拿出如此多從來沒注意的材料自然十分疑惑。 其實紙的起源是蠶絲,因為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 中國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制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 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 這種漂絮的副產物數量不多,在古書上稱它為赫蹏或方絮。 這表明了中國造紙術的起源同絲絮有淵源。 隨後公元105年,蔡倫在洛陽總結前人經驗,改造了造紙術,利用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為原料造紙,這是有記載以來的第一個造紙的人。 當然,蔡倫造的紙質量還很一般還不足以取代竹簡等,所以也沒有完全普及,差不多近百年之後,左伯改良之後造的紙就很適合拿來書寫了,如此名聲大震與張芝筆、韋誕墨並稱為文房\"三大名品\"也讓蔡邕愛不釋手。 這也是謝龍一直派人找左伯的原因,其實古代造紙術步驟沒有太多的變化只是原料有變化罷了,謝龍自然是什麼材料都給左伯找來,讓左伯吩咐人做,這也是左伯頗為疑惑的原因。 謝龍聞言笑道: “左公勿急,多試試多看看嘛,說不定就有更適合的原料呢?” 這幾天,謝龍基本什麼樹皮都拿來試了,不過還是楮樹皮最好用,謝龍甚至稻穀也拿來試了,你還別說搞出來廁紙了,就是那種原來老家那種黃紙而且量非常多,這個意外之喜也讓謝龍蠻高興的,雖然這麼多年入鄉隨俗了,但是能不菊花殘就不菊花殘呀。 左伯見滕、桑皮做出來的紙量多,但是論質量還是比楮皮紙差一些,不過還是非常興奮道: “君侯真是奇思妙想,沒想到滕、桑皮也能做紙而且量大!而楮樹沒想到比平常樹木更加好用。” 楮皮紙要到東晉南北朝時期,才會大力發展,而且還會用澱粉和白色礦石類似石灰之類的儲存紙張。 到了唐朝因為幾百年的發展導致用紙量大增,隨後發現滕、桑皮也可以做紙而且量大,到了南宋開始用竹紙,當然要竹子處理要更加複雜左伯不會那麼謝龍也不會自然只能先將就著這樣。 不過提前幾十年出現的楮皮紙已經讓左伯歎為觀止,當然左伯也能做出這樣的好紙不過卻不能如這般量產要用大量的時間才行,自然讓左伯感嘆。 謝龍見此也非常高興,笑道: “左公功不可沒,吾意設典器從事,不知左公願意屈就否?” 左伯年過四旬,已經沒有什麼功利之心,正待開口拒絕又聽謝龍道: “左公不必急著拒絕,左公若任此職,紙張隨意使用,平日也沒有什麼雜事,平日還可和蔡公、元常探討書法,豈不美哉?” 謝龍直接投其所好,左伯就是因為愛書法覺得蔡倫的紙不好用才自己動手,現在一聽謝龍開的條件更是大喜,再加上鍾繇、蔡邕更是讓左伯捨不得走。 左伯只得拱手笑道: “君侯如此盛情,吾再拒絕豈不是不識抬舉,願從之!” 謝龍見左伯答應了自然高興,謝龍隨後道: “不過這段時間還需麻煩左公,我會盡快安排人手學習如何造紙,然後左公可閒情逸致的休息了。” 左伯聽了連忙道: “多謝君侯了。” 謝龍最後寒暄了幾句之後,拿著做出來的紙前往州牧府。 謝龍一踏進去,還沒反應過來手上的紙就全被沮授等人拿去了,謝龍笑道: “元皓、公與何必這般著急?” 眾人根本不理他,都仔細的撫摸著楮皮紙好像在撫摸自己的愛人一般,也不怪他們喜歡,因為這可是透過左伯獨門手藝磨的光滑無比當然和後世的A4還是有很大差距,不過現在是絕對的上品紙張。 眾人過了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惡搞三國:三賤客

鵬飛葉緣

[重生星際]地產農林大亨

公子尋歡

女扮男裝被發現後

八月薇妮

童話女巫她黑紅啦

眯眼笑笑

同時給四位大佬當備胎後[穿書]

提燈懟月